任刚,男,蒙古族,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政协委员。2010年,夫妻二人在高港区永安洲镇,创办了百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畜牧实验室专用口罩。同时,也接受一些国外民用口罩订单,年产量近50万只。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企业接到了生产医用口罩的任务。正月初三,远在内蒙古的任刚火速赶回了泰州,还没来得及休息就和相关部门商量口罩生产的相关事宜。“我们有两条生产线,但平时以生产民用口罩为主,与医用口罩还有一定区别。”任刚说,生产医用口罩必须到药监部门备案,生产的每一个批次,均要到省特防中心按照医用标准检测。在市、区多部门的帮助下,任刚夫妇一边着手组织工人复工、采购熔喷布等原材料,一边到药监部门应急备案。仅用一天半时间,企业就实现满负荷生产。
“疫情紧迫,口罩紧缺,我们必须‘人歇机不歇’地生产。”任刚说,50名工人轮班生产,从上午7点到晚上12点。对于任刚夫妇而言,最怕的就是口罩机“抛锚”。“一天17小时连轴生产,机器烫得人都不敢靠近,而‘抛锚’的事情经常发生。现在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期,厂家维修人员根本来不了,只能靠自己和几个维修工,慢慢摸索维修。”任刚说。企业运行以来,超负荷运转的口罩机,已“抛锚”了三四次。深夜,工人们回去休息了,任刚夫妇一个人手持电筒,一个人身穿维修服,与几个维修工一起抢修,直到天亮。
从正月初五至今,任刚夫妇没有回过一趟家,日夜轮流坚守在口罩生产线旁,十多天的连续奋战,任刚夫妇感觉很累,有时累得连一句多余的话都不想说。然而,他们没有抱怨,因为他们明白,多生产一只口罩,意味着多一个人有了生命防护。
“我是一个少数民族企业经营者,也是一名政协委员,清楚地知道此时自己身上的责任。”任刚说,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为更多人提供战“疫”安全保障。截止正月十五日,该企业已连续生产出13万只医用口罩,全部用于疫情防控一线,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了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