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海陵:画好民族同心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日期:2021-09-22

泰州市海陵区城东街道春晖社区依托“石榴籽驿站”组织少数民族居民开展“微学习”,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少数民族居民提供“微服务”,用好“有事好商量平台”,组织少数民族同胞参与“微议事”,由此打通团结服务少数民族同胞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各民族相互“嵌入式”发展,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开展微学习。近日,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城东街道党工委在春晖社区“石榴籽微家”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党史、忆党恩、话发展”党史学习教育。“春晖社区现有蒙古、土家、满、回、苗、壮等少数民族居民及从业人员51名,组织他们开展《中国共产党简史》学习活动,让少数民族同胞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不断增强少数民族同胞知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江苏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城东街道春晖社区党总支书记许灯梅介绍说。

提供微服务。为了便利少数民族居民的生活,春晖社区特别定制“温馨服务卡”,卡片温暖提示:“这里因你而精彩”。在春晖社区,每一位新入住的少数民族居民,都有一张“温馨服务卡”,上面印有服务人员的姓名、联系方式,包括社区提供医、食、住、学、养、乐等方面的相关服务信息。每周一次的健康义诊与咨询、每月一堂的“民族政策大讲堂”、重要节日的文艺盛宴等等,春晖社区一系列暖心举措,使得每一位少数民族居民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融入民族团结大集体。

组织微议事。近年来,城东街道各级政协委员履职小组把社区作为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发力点,聚焦少数民族同胞身边的小事、难事开展系列协商议事活动,“有事好商量”让民族团结工作走深走实、富有温度。回族居民帖大姐家住海陵区教工三村,楼前的大桑树一直是困扰她和邻居的难题。因为大树主干高、树冠又大,不仅遮住阳光,导致冬天家里特别阴冷,衣服也很难晒干,而且夏天桑树的果实常掉在晾晒的衣服上、汽车车顶上,留下的果渍难以清除。虽然每年社区安排进行修剪,但是树年年都在长高,高处的树枝始终修剪不到。与会委员听到居民反映的情况,纷纷建言献策。熊小兵委员说,“我认识专业园林工作人员,可以帮忙联系进行移栽,彻底解决群众遇到的这一棘手难题。”……困扰多年的难题终于解决了,居民们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接好“千根线”,当好“一根针”。为了全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城东街道春晖社区持续深入拓展“石榴籽驿站”服务功能,不断夯实民族工作基层基础,积极引导各族人民在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中树牢“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五个认同”意识,守护“中华民族一家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