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栖霞区迈皋桥街道按照“激发活力、夯实内力、凝聚合力”的思路,集聚社区、学校、文化企业和社会组织“四方”力量,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整合文化资源,探索现实路径,通过文化浸润的方式,推进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高位推进、协调联动,激发基层民族工作活力
坚持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开展的根本保证。增强实效性。各级党组织“一把手”带头抓民族工作,街道民宗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重点工作一事一议、专题研讨。扩大覆盖面。通过组织覆盖、活动覆盖实现服务覆盖和工作覆盖,利用专题讲座和“掌上云社区”“我爱迈皋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载体,加强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和民族理论政策教育引导。提高精准度。有效发挥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对民族工作重点人群通过对口联系、谈心交友、走访慰问等方式,制定特困少数群众“定向帮扶”机制,做好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工作。
二、紧盯重点、实干为先,夯实基层民族工作内力
社区和中小学是做好基层民族工作的重点和基点。守好主阵地。依托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三级网格体系,把统战维稳职能植入网格。利用“社区大脑”网格化信息管理大平台,打造成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的“一圈七线十二片”线上网络系统,实现“网格+网络”双网融合,促进民族工作管理信息化。弘扬主旋律。依托万寿社区“同心社”和丁家庄小学“红石榴家园”阵地,开展民族团结知识广场宣传、传统节日进幼儿园、民族英雄知识普及进中学、“向汉字致敬”线上诗朗诵等系列活动。
三、多方参与、多元共治,凝聚基层民族工作合力
基层民族工作的重点在于接纳和融入,“民族工作+”成为趋势。用好“中小学校”教育力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校本课程研究,立足课堂教学和各类活动,培养中小学生的文化认同,加强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在民族知识方面的启蒙和传播,打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汉字馆”、中医药文化“百草园”和南京“非遗馆”。引入“文化企业”社会力量。深入挖掘晓庄革命历史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协助文化企业晓庄之光拍摄院线电影《春天不是读书天》、春雨集团出版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并常年向街道图书馆、社区困难家庭子女捐赠传统文化读本。借力企业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汇民营经济之力,在“线上线下”更好地营造民族团结氛围。聚集“社会组织”公益力量。针对在辖区内共同生活、共同谋业的流动少数民族群众开展针对性服务,引入3家专业社会组织在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文化活动,在重点路口、保障房、老旧小区等重点区域开展民族团结专题宣传、绘制民族团结电箱彩绘、停车隔离墩彩绘、传统文化公益彩绘墙,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融入城市各类专题活动,通过多接触、多走动、多交往,互相了解习俗,真正实现各民族文化互嵌、心理互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