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近年来,盐城射阳县千秋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非遗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相结合,整合各方资源,丰富活动形式,传承非遗之魂,共绘民族团结之花,逐步形成生活上互嵌互融、文化上美美与共、治理上共治共享的团结融合良好氛围。
坚持同心共融,融出凝聚力
淮剧表演、剪纸制作、农民画展……该镇依托元旦、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扎实开展“民俗文化节”“寻味鹤乡”等特色活动和“我们的节日”系列民俗活动,以“非遗+节庆”的形式推动文化传承、民族同心。
该镇通过“携手共绘同心圆 共话佳节闹元宵”“民族团结一家亲 浓情端午粽飘香”“中秋月·中华情”等活动,邀请各民族群众代表分享家乡风俗,设置民族特色手工制作、非遗体验、民族舞蹈表演等丰富多彩的内容,让各族群众沉浸式体验传统节日习俗,在活动中增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民族团结、手足相亲理念根植于各族群众内心深处。
坚持美美与共,共出向心力
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镇依托红石榴家园阵地,创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融合剪纸、淮剧、农民画等非遗项目打造“美美与共·籽籽同心”民族团结品牌,推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
近年来,开设千秋小学红石榴家园“淮剧小课堂”“剪纸工作室”,组织开展“石榴花开别样红 非遗传承绘同心”“淮韵流芳 非遗润心”等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数十场次,引导各民族群众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中知历史、传非遗、习文化,推动情感共通、文化共赏、心灵共鸣,更加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共育民族团结之花。
坚持互嵌共享,享出协同力
该镇立足“各民族文化互嵌”的理念,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集镇风貌提升,在镇村建设中融入民族文化、非遗元素,打造富有文化底蕴的景观小品、红石榴广场,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内容运用在公园、广场、小区等公共场所,融入群众随处可见、随时可感、随耳可闻的日常生活细节里。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发挥网格化志愿服务效能,收集各族群众需求清单,链接各类社会资源,常态化组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开展送技能、送岗位、送服务和民族团结联谊等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营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