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新华日报第12版“同心圆”栏目刊载了《江苏省邗江中学:创新大思政课模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年来,邗江中学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党建领航、课程铸魂、文化浸润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理念深植于心。
党建领航,明确工作落地路线图。成立由校领导挂帅的民族团结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党建引领、多方联动、协同发力的育人工作体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习纳入校党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以及“三会一课”,纳入师生综合考评体系与领导班子考核。校内党组织下沉至年级层面,实现年级间协同管理。精心打造“爱之翼”党建品牌,开展民族团结系列主题活动,引领学生坚定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构建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编写民族团结教案60余份,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班会40余次,有效促进各民族学生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课程铸魂,构建思政育人大课堂。打造“铸牢”多元课程,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学校常态课。打破民族界限开设校本课程和学生社团,增进民族间的交流与交融。开展读书报告会、经典诵读、国旗下演讲,拓展“大思政课”育人价值内涵。倡导跨学科融合教学,融合多种教育资源,拓展民族团结教育新阵地,依托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国防园等场所开展运河博览会剪纸、“点燃爱国强军梦 迈向强国新征程”主题教育等活动。利用假期组织新疆班学生到福利院慰问、与辖区派出所举办迎春联谊,成功策划“我爱扬州石榴行”研学活动,内地学生带领新疆班学生一起走遍扬州,谱写民族团结和谐乐章。
文化润心,共筑精神赓续大家园。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融入校园人文和自然环境建设,涵养文化育人氛围。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情景化重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利用多媒体形式多角度展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成果,增强中华文化符号传播实效。创新民族团结教育形式与内容,鼓励内地学生与新疆班学生结对学习,设立专项资金帮助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传递民族温暖。每逢暑假,组织骨干教师护送学生安全返疆,并慰问贫困家庭,强化家校联系。携手社会力量,组织高三学生走进驻地企业举办成人仪式,进一步增强公民意识、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
邗江中学表示,“创新大思政课模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下一步将继续探索实践,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培养出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