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徐州鼓楼区以“星级平安和谐宗教活动场所”创建活动为抓手,积极探索和实践宗教场所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加快宗教场所规范化管理进程,为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立足“创”字,结合实际建体系
创新建立了“1+1”创建工作模式,形成了科学量化、合理有效的创建抓手体系:“一所一方案” 全区宗教场所对照标准认真学习,画好自画像,根据自身实际定位不同的创星目标;区民宗局针对不同星级加强分类指导,有计划、分步骤推进。“一所一诊断” 场所自查与民宗部门平时督查相结合,针对检查情况分类归纳制定问题清单,对创建过程中的共性问题系统解决,个性难题对症下药,分类解决。“一所一考评” 定期组织对各场所创建进度、工作成效进行检查考评,对创建工作严重滞后的,约谈场所负责人督促整改,使场所创星、升星的过程真正成为拉长短板、强基固本的过程。“一所一亮点” 各场所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总结创新亮点,彰显特色,以形成场所之间相互学习、互相提高的局面,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星级创建目标。
二、坚持“透”字,对照标准抓落实
一是抓学习增强认识。利用周会、月会,采取以会代训、专题培训、座谈会等方式,组织场所人员学习创建内容,增强做好创建工作的责任感。二是抓宣传营造氛围。利用画廊、宣传栏、板报、横幅等形式,广泛宣传创建的标准内容,扩大知晓率。三是抓规范建立台帐。要求各场所全面规范创建台账,充实创建资料。场所创建工作8类台帐做到分类齐全、资料完整、图片详实,创建视频资料内容充实、样式新颖。四是抓重点明确目标。要求五星级场所巩固成绩,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四星级场所提升水平,向五星级冲刺;三星级场所夯实基础,积极向四星级迈进。五是抓提升互动交流。通过各级宗教工作部门领导检查指导,与外省、市宗教工作部门和宗教界交流、探讨,促进了全区星级创建工作的再提升。
三、突出“重 ”字,精准发力求突破
一是抓民主管理。规范制定场所民主管理制度程序,实行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教务公开、财务收支公布制度,增加透明度。全区7个宗教活动场所全部成立了民主管理组织,场所管理更加民主、规范、和谐。二是抓教风建设。引导督促宗教教职人员精悟宗教学识、注重品行修为,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全区宗教界围绕信仰建设、道风道貌等查找梳理出6大类问题,研究制定25条整改措施,增订修订10项管理制度,场所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三是抓财务监督。采取完善财务制度、举办财务培训班、开设公立银行账户、开展财务专项检查、委托相关部门审计等措施,狠抓场所财务监管,全区宗教场所财务管理工作全部做到了“六有”、“五统一”、“两报告”、“一公开”。四是抓安全有序。引导、督促宗教场所举行宗教活动时有计划、有组织、有序地进行,大型宗教活动依法审批、严格把关,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确保了宗教领域安全稳定。五是抓档案规范。积极协调区档案部门,以目标引领工作开展,采取试点单位典型引路、场所之间结对帮扶方式,全面推进宗教档案建设,做到了部署早、行动快,效果好。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全区宗教场所档案实现了从有到全,从分散到集中的突破,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管理逐步规范。全区寺观教堂类场所全部通过省档案三星级标准验收,固定处所达到了六有标准,区复兴北路基督教堂成为徐州市首家获省档案三星级称号的宗教活动场所。
四、围绕“进”字,丰富载体增活力
一是时事政治进场所。利用宗教场所学习、培训的契机组织宗教法规学习,利用板报橱窗大力宣传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和有关政策方针。二是法律法规进场所。邀请上级宗教工作部门和法律工作者举办法律讲座和咨询活动,开设专题板报,增强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法律意识。广大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都能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开展活动,遇事想法、靠法已成共识。三是抵邪防渗进场所。联合610等部门开展抵邪防渗宣传活动,制作宣传展板在全区宗教场所轮流展示,发放反邪教宣传资料,播放反邪教警示教育片,使信教群众进一步了解宗教常识,增强抵邪防渗能力。四是医疗科普进场所。邀请市肿癌医院、眼科医院等知名专家到场所进行义诊,举办健康养生、科普知识讲座,引导信教群众崇尚科学,远离迷信愚昧。五是消防安全进场所。举办消防安全讲座,组织防火演习和应急演练,提高信徒的安全意识和责任,为创建平安和谐宗教场所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五进宗教场所”活动调动了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星级创建,丰富了信教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获得了大家纷纷点赞,进一步激发了创建活动新的活力。
五、注重“导”字,服务社会促和谐
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发扬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服务社会的传统美德,在搞好自养的基础上,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一是支援灾区,奉献爱心。每当灾情发生时,区宗教界及时关注,及时动员,及时捐助,以各种方式超度逝者、慰籍生者,发挥了宗教的独特作用。盐城阜宁突发龙卷风冰雹严重灾害,全区信教群众自发捐款10万余元,倾情倾力支援灾区群众,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二是关注特困群体,围绕助老、助学、助困等领域开展社会公益慈善活动。平山寺为白血病、尿毒症患者捐助医药费;白云寺组织志愿者为社区和敬老院的高龄、空巢、失能、困难老人提供保洁、照料、护理等服务;慈济庵“腊八节”、“端午节”为市肿癌医院患者和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送温暖、献爱心;万寨教会每逢春节和宗教节日走访慰问社区贫困户;复兴堂帮助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困难学子完成学业等,与政府和社会救助形成合力,有效发挥了宗教界补充作用。三是以实际行动助推城市发展建设,争做爱国、爱教、爱家乡的模范。全区宗教界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积极参与全国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净化、绿化、美化场所环境,倡导文明敬香、文明礼佛和科学护生放生。信教群众自发清扫小区、道路垃圾、积雪,协助引导车辆停放,主动维护邻里家庭和谐关系,共同打造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营造遵守社会公德、文明道德的良好氛围,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近年来,全区宗教界共捐助扶贫济困资金及物资60多万元,受惠群众达5000多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传递了宗教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