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创新两手抓 江苏助力《玛纳斯》唱出现代诗篇
发布日期:2025-07-30 15:54 浏览次数:

《玛纳斯》诞生于公元9—10世纪,讲述了英雄玛纳斯及其子孙的英雄事迹,体现了柯尔克孜族人民顽强不屈、团结一致、守边护边的爱国精神。2006年,《玛纳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玛纳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为了保护与传承英雄史诗《玛纳斯》这一珍贵的文化资源,江苏援疆聚焦文化润疆,从多维度大力支持《玛纳斯》保护、创新与发展,并让《玛纳斯》以更新面貌登上更多舞台,在全国乃至世界唱响英雄史诗的现代诗篇。

强化系统性保护,筑牢传承根基。《玛纳斯》采用“口传心授”的传统传承方式,传承准确性和传播效率都难以保证,为了提高知识的传授效率和准确性,2023年起,江苏投入资金对玛纳斯音视频进行数字化保护,将珍贵的口头史诗转化为可永久保存的数字资源,不仅提升了传承质效,更实现了远程传播和共享。同时,针对传承环境简陋、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江苏援疆工作组在乌恰县融媒体中心专门辟出非遗工作室,为传承人提供固定的排练与传习场所。

助力多渠道传播,走出地域局限。江苏积极为传承人搭建展示平台,助力《玛纳斯》从新疆走向全国乃至国际舞台。2023年,江苏利用资源优势,支持歌舞剧《玛纳斯》晋京展演,参加紫金文化艺术节和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电视节,共巡演14场次,现场与线上观众超1亿人次。不仅如此,歌舞团还前往江西、浙江等多个省份演出,内蒙古、黑龙江等多地都留下了《玛纳斯》的歌声。2025年6月13日,《玛纳斯》走进北京参加“中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十年成果展”,使其从柯尔克孜族的文化瑰宝,成为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探索现代化创新,贴近市场需求。为让古老英雄史诗更贴近年轻群体,江苏支持克州歌舞团组建“玛纳斯组合”摇滚电声乐队,将库姆孜、口弦、陶笛等传统民族乐器与架子鼓、电吉他、电子琴等现代乐器巧妙融合,打造传统与潮流交织的艺术形式。2024年10月,该乐队亮相南京咪豆音乐节,实现克州国有院团市场化商演“从0到1”的突破,通过《玛纳斯》等作品,让观众在摇滚节奏中感受柯尔克孜族人民英勇无畏、顽强不屈的豪迈情怀和团结一致、守边护边的爱国精神,更带动了克州文旅关注度的提升,为《玛纳斯》的活态传承开辟了市场化路径。

下一步,江苏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传统艺术表达形式,弘扬优秀地域文化,更好地服务于文化润疆工作,助力克州文化和旅游品牌的显示度和传播力不断提升。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