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立足国家发展战略和南通纺织产业集群优势,深化东西部地区对口交流合作,深入推进“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一是高起点建设产业园区,促进平台扩容。用好“纺织之乡”资源禀赋优势,大力移植轻纺产业,充分挖掘受援地资源,全力打造“伊宁县千亿级纺织产业园区”。目前,建成面积4平方公里、标准化厂房及配套设施50万平方米,已入驻纺纱、家纺、服装等民营企业20余家,达产后预计年产值50余亿元,吸纳就业4500余人。园区先后被授予“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称号,已成为全疆织机规模最大、带动就业最多、品牌效应最好的专业织造园区。
二是高频率推进精准招商,促进企业落户。组织南通家纺业联合商会会员企业赴疆考察,南通宝缦家纺、支云纺织、华实织业等民企相继入驻喀什经济开发区家纺产业园,年总产值超25亿元,解决就业2000余人。扎实开展交流推介,不断深化项目对接,组织民营企业参加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中国南通国际纺织品等高端纺织产业博览会,促成与南通国际家纺产业园签订共建协议。累计开展招商活动300余次、专业推介会20余场次,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5个,计划总投资130亿元。
三是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要素集聚。打响“伊宁政策、南通服务”营商环境品牌,结合伊宁实际,完善优化营商环境制度办法,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加大政策吸引力,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产业引导力度,修订《南通市产业援疆引导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近三年安排产业援疆引导资金1.5亿元,加大对赴伊投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补贴扶持力度,确保南通优质民企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