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以“开学第一课”赋能民族团结教育
发布日期:2025-09-05 09:07 浏览次数:

新学期伊始,扬州市多所中小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开学第一课”,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在青少年心中深植民族团结理念。

一是走进场馆沉浸体验,民族团结润物无声。在江苏省邗江中学,学校启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开馆仪式为契机,组织学生走进馆内参观学习,通过实物展陈、图文介绍和互动体验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底蕴;学校还特邀高校教授开展专题讲座,深入阐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历程,通过生动案例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不断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心灵。

二是云端连线千里同心,援疆故事滋养情怀。广陵区各学校将“开学第一课”与援疆援边工作紧密结合,通过组织学生与新疆新源县结对学校开展“云上班会”“书信手拉手”等活动,邀请援疆干部、支教教师讲述亲身经历,让学生深切感受各民族守望相助、同心筑梦的深厚情谊,增强了服务边疆、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是聆听宣讲凝聚共识,民族团结籽籽同心。宝应县泰山实验学校和宝应中等专业学校,联合邀请“习语润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走进校园。宣讲团成员用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事例,向学生讲述民族团结故事,解读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

四是书记开讲率先垂范,理论实践深度融合。扬州职业技术大学在今年春学期就已率先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校党委书记亲自为学生讲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学第一课,通过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深刻阐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

近年来,扬州市构建了分层分类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在大学阶段突出理论深度,由校领导带头讲授、专家学者深入解读;在中小学阶段注重体验感受,通过馆校合作、实践体验等方式增进理解;在中职学校强化实践导向,将民族团结教育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各地各校深入挖掘教育资源,创新教育形式,打造品牌项目,持续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促进了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闭
打印